相恋,携手步入婚姻
温婉秀气的陈宁是徐州人, 2002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政法大学。在象牙塔里,她热衷于和同学们探讨繁琐的诉讼程序,更喜欢听教授们讲述法学的经世情怀。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,毕业时面对就业压力,有的同学考虑转行,但陈宁为了实现当法官的梦想,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基层法院,并被江苏省新沂市法院审管部门录用。
沉稳内敛的邵雷比陈宁早一年进法院工作。每当陈宁在工作中遇到难处时,邵雷都会鼓励她想办法解决。
就这样,外表阳光、心思细腻的邵雷走进了陈宁的心里,两人相恋了!
别人谈恋爱都是在花前月下甜言蜜语,但邵雷和陈宁的约会,常常是一起在法院里加班,案件多的时候,两人要加班到很晚。回忆当时的情景,陈宁至今仍感觉甜蜜。她告诉记者,当时两人彼此一个眼神、一个微笑,仿佛就能消除一天的疲惫。
带着亲友和同事的祝福,2008年初邵雷和陈宁步入了婚姻的殿堂。2011年,他们先后进入镇江市丹徒区法院工作。
相恋2年、结婚7年,邵雷和陈宁携手走过了9个春秋。
邵雷在丹徒区法院的辛丰法庭工作,陈宁则在案件量繁重的民一庭工作。多年的基层审判工作让两人发现,家庭想要和美,需要道德与法律一起来支撑。正如陈宁所说,如果家庭成员都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,夫妻婆媳、父母子女之间能够相互理解、尊重,很多家庭矛盾是可以避免的,甚至不用走进法院来解决。
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,在现实生活中,道德不是万能的,维持一个家庭和谐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障。作为法官夫妻,陈宁和邵雷有一个共识,两人既要把家庭搞好,事业也不会放松。因为家庭和睦会给工作带来动力,而工作上有压力,情绪低落,家人的一个微笑,一个安慰,又会帮助释放压力,让人轻松起来。
工作中,陈宁夫妇一直坚信法律的公正和善良,在处理纠纷时两人也努力让人们感受到法理背后的善意。
就在不久前,陈宁刚结束了一起离婚案件的回访。
回访当天,法院的车刚行驶到镇江市东沛村的村头,陈宁就看到远处有一个妇女在向她招手。
这个妇女名叫张慧琳,原本是四川都江堰人,20岁那年在家乡结婚生子。随着孩子长大,家里的生活捉襟见肘,丈夫建议她去成都打工。临行之前,丈夫嘱咐她,到了外地不要怕吃苦,要多赚些钱回来。老实善良的张慧琳记住了丈夫的叮嘱,打工期间省吃俭用,为的就是能多寄一些钱回家。
一个人在外地打工,张慧琳的生活孤单枯燥,尤其在过年的时候,更想念孩子。然而,每次快过节时,她给丈夫写信,提出想回家,丈夫都拒绝了。丈夫安慰她说,过节期间工钱多,比回家划算。为了稳住身在外乡的妻子,丈夫偶尔会给她寄两张孩子的照片。
转眼过了四年。2004年春节期间,张慧琳决定悄悄回家,给丈夫一个惊喜。她原本以为,回家后孩子会跑过来抱着她喊妈妈,丈夫会感激她对家庭的付出,可事实让她大失所望。丈夫早已和另一个女人在一起生活,孩子也喊那个女人妈妈。更让张慧琳没想到的是,丈夫以她外出打工多年,音信全无为由,向当地法院申请了离婚,而法院也作出了准予离婚的判决。
丈夫的无情,让张慧琳对这段婚姻失望至极。她哭着找到法院,想要回孩子,要回属于自己的财产。但遗憾的是,在孩子的眼中,她只是陌生人,再加上她没有稳定的工作,法官最终只重分了夫妻财产,并没有同意她抚养孩子的请求。
拿着分得的财产,张慧琳决定离开伤心地,她与同乡姐妹结伴外出,来到江苏镇江准备做点小生意。然而,还没找到生意项目,张慧琳和姐妹们就散伙了,之后她的钱也被偷走。就在张慧琳身无分文的时候,东沛村的村民周敬城向她伸出了援手。
周敬城比张慧琳小5岁,自己经营了一个小摊位,之前他只是像帮姐姐一样帮助张慧琳。但随着交往加深,两人开始彼此欣赏,谈起恋爱。并在相恋半年后,登记结了婚。
在张慧琳的帮助下,周敬城的小摊位越来越红火,夫妻俩的生活也一天天好起来,他们不但添置了新家电,还在东沛村盖了一间新房。
然而,2013年7月的一天,张慧琳不幸遭遇了车祸,由于右腿膝关节骨折,以后她无法再离开拐杖。周敬城为了鼓励妻子,每天在村里搀扶她练习行走。村民们都暗自议论,周敬城以后多了一个包袱。说者无心,但听者有意。张慧琳也想到,周敬城还那么年轻,在自己最难的时候,他帮过自己,难道现在真要拖累他吗?想到这些,张慧琳做出了离婚的决定,周敬城多次劝说无效,只好默认了。
三个月后,张慧琳拄着拐杖来到丹徒区法院,见到了陈宁法官。对于离婚,两个人都同意。张慧琳对陈宁说,她放弃夫妻共同财产,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法官尽早判决。表面上,这是一起非常简单的离婚案,夫妻之间没有抱怨、没有财产争执。但细心的陈宁总感觉张慧琳有难言之隐,为了保障离婚双方的利益,陈宁并没有轻易下判决,而是耐心地为夫妻俩做调解,陈宁还亲自到东沛村了解张慧琳和丈夫婚后的生活。
一番调查后,陈宁了解到张慧琳坚持离婚的理由,认为她的决定太轻率了。陈宁劝说张慧琳,作为一名外乡人并且身患残疾,一旦离婚她将面临没住房、没收入的情况,今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?随后,陈宁又把张慧琳的真实想法告诉了周敬城。周敬城说,其实他不想离婚,可是张慧琳坚决要离,他的父母也希望这样,所以他现在同意了,如果他不同意,只会加剧父母和张慧琳的矛盾,家无宁日。不过,之前他从未想过,离婚后各自的生活会是怎样。
在陈宁的建议下,张慧琳和周敬城重新签订了一份离婚协议。两人约定,离婚后周敬城搬去老房子居住,张慧琳可以继续在新盖的房子里居住,她对新房享有永久居住权。此外,周敬城主动支付给张慧琳生活补助费1万元。
案子圆满结束了,但陈宁却一直惦记着张慧琳,每隔一段时间,她就会去做一次案件回访。如今,得知张慧琳找到了新工作,生活重新步入正轨,陈宁感到很欣慰。
回访结束后,陈宁和丈夫还在继续讨论这个案例。两人都认为,依照法条判决比调解要容易,但这样的判决并不能安慰人心。一个好的法官,应该用细心和耐心让法律和判决变得温暖起来。
在基层法院里,陈宁夫妇没有遇到过大案要案,谁能说那些看似家长里短的小事背后,没有纠缠多年的爱恨情仇?民事审判工作看似平凡,但每一份判决都影响着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。运用法律知识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,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法律的温暖,这是陈宁和邵雷共同的心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