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扮得整整齐齐准备出门,被邻居冷冷地瞟了一眼,好心情瞬间减了一半;进了办公室,有同事愁眉苦脸,自己的精神头好像也没了……很多人有过这样的境遇。这些都是典型的“表情冷暴力”,虽然它是无声的,可是杀伤力不可低估。
冷表情的施暴者有以下类型:
一、“外伤型”
案例
刘超最近不愿意去上班。同一间屋子的魏冉,整天不是长吁短叹、垂头丧气,就是一副苦大仇深的倒霉模样;还有隔壁的孙菲,也不知道有什么想不开的事,动不动就愁云惨雾,泪眼迷蒙,把整个屋子搞得和遗体告别的气氛差不多;还得提一下门口传达室的张大爷,和人说话眼皮都不抬一下,一大清早的就给人心里添堵。
专家拆招
学会对坏情绪“视而不见”
所谓表情暴力的“外伤型”,实际上是指外界“坏表情”对感知者自身造成的心理伤害。即他人通过其表情,传递给我们一种消极、抑郁或焦虑的情绪,并由此造成某些困扰和压力。
就如同案例中的刘超,他认为自己不能平静面对的“坏表情”,实际上是三种比较典型的负面情绪写照——抑郁、悲伤和冷漠。很多我们所看到的“坏表情”,其实是当事人遭遇挫折和失败后的一种自然反馈方式,往往不受控制,甚至不经过大脑。
也许魏冉动用积蓄投资的股票一路跌停,糟心的很;也许孙菲的男朋友和她提出分手,一时之间不能接受;也许张大爷的脚崴了,腰闪了,身体不适,自然没了“家长里短”的闲聊心情。
事情其实很简单,但猜忌和怀疑却使你开始烦躁不安。“他的脸色是不是冲着我来的?”“他为什么总这副德性啊?”当你“成功”地把别人的沮丧情绪转移到自身的时候,“表情”就成为了一种暴力工具。
那些整天苦着脸又不说话的人,一般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强,不能客观地对待事物,对于外界的很多议论及评价会产生负性情绪。专家建议你应该“视而不乱”,尊重了他人,也保护了自己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二、“内伤型”
案例
蕾丝是一个漂亮的女孩子,大学毕业后,她轻松应聘于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前台,每天笑容可掬地迎来送往。但是很少有人知道,她经常一回到家就开始发脾气,吃饭的时候挑三拣四,躺在床上很久不能入睡,甚至轻易就掉下眼泪,伤春悲秋的本事一点不输给林黛玉。
专家拆招
勉强微笑让人更有压力
表情暴力“内伤型”的人,经常是被迫在情绪消极的时候还要维持一种愉悦自然的姿态。临床上有一种比较典型的症状,称之为“微笑型抑郁症”。
违背真实感受的美好表情相比较“哭丧着脸”的自然反应,会施加给人更沉重的压力。一方面,对于表情的制造者来说,在心情不好的时候表现出与真实状态完全相反的微笑,会使人感觉更加疲惫更加难过。而另一方面,这样名不副实的笑容会传递给周围的亲人及朋友一个虚假的“快乐”信息,使你在本该接受慰藉和鼓励的时候,却要独自承受压力。
专家建议,长期处在这类工作岗位的“微笑一族”,没有阳光灿烂的笑容,有平和礼貌的举止也可以,只要在职业道德规范内就好。
表情暴力会在无形中伤人伤己。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情,尽量避免自己成为冷表情者。当遭遇冷表情时要学会自我调适,对整天阴着脸消极的人,敬而远之,不让这种坏情绪感染到自己。此外,也有一些人并不是真的冷漠、难接触,他们脸上常常无缘无故挂着“坏表情”,板着脸、皱着眉、不带一丝笑意,也许他是天生的紧张派,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表情会给人带来压力,当你报以微笑他就会放松下来了。